充电桩协议转换:实现多协议互联互通的关键路径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标准的多样化,不同厂商的充电桩往往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导致”协议孤岛”现象严重。深圳惠志科技的充电桩协议转换网关是解决不同标准充电桩与平台或车辆之间通信兼容性问题的关键技术。

▶ 充电桩协议转换的目的与重要性
- 互操作性:实现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充电桩与车辆或管理平台之间的无缝通信。
- 成本节约:通过协议转换设备或网关,无需更换硬件即可实现兼容。
- 功能扩展:支持智能充电、动态负载管理等高级功能。
▶常见充电协议
- OCPP(Open Charge Point Protocol):开放标准,支持实时数据传输、远程控制等功能,最新版本为OCPP 2.0.1。
- GB/T 27930:中国国家标准,确保国内充电设施的统一性。
- ISO/IEC 15118:国际标准,支持智能充电和车网互动(V2G)功能。
- 其他协议:如CHAdeMO(日本)、CCS(欧美)等,用于快速充电场景。
▶ 实现协议转换的技术方案
协议转换网关:
- 将充电桩生成的数据转换为目标平台所需格式。
- 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如4G网络、以太网、RS232/RS485)。
- 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
通信协议转换器:
- 将国标协议(GB/T 27930)转换为国际标准(ISO/IEC 15118)。
- 支持车端与桩端通信,满足不同地区出口需求。
▶ 典型转换场景
GB/T→OCPP:将国标协议转换为开放充电点协议
IEC→GB/T: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双向转换
私有→标准:厂商私有协议向行业标准协议的转换
▶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全球化,充电桩协议转换将继续优化,以支持更多标准并提升兼容性。同时,智能化和车网互动功能(如V2G)也将成为关键发展方向。